蘭嶼朗島村民撿到的「龍涎香」
台東蘭嶼朗島村1名李姓男子,今年3月在海邊撿拾到一顆近4公斤疑似「龍涎香」的石頭,國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鄭竣亦利用「核磁共振光譜(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技術,協助鑑定所拾獲異香怪石,從NMR圖譜中發現「龍涎香素(ambrein)」特有訊號,確認「龍涎香(ambergris)」無誤。有人估價值新台幣六百萬.
根據研究文獻研究,龍涎香是抹香鯨排泄物(糞便),也就是吞食烏賊、章魚等軟體動物,無法消化部位堆積腸道被分泌物包覆,形成蠟狀硬塊,俗稱「漂浮黃金」,數量稀少且價格高昂。
龍涎香的化石可追溯到175萬年前,很可能人類已經使用了1000多年。
直到1800年代開始大規模捕鯨之後,人們才發現唯有抹香鯨(Physeter macrocephalus)能產生此物。
中國大陸浙江民眾撿到的龍涎香
抹香鯨吃很多頭足類動物,例如魷魚和墨魚。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的獵物不易消化的成分(例如喙和筆)在消化前會被嘔吐掉。但是極少部分會進入鯨魚的腸道並結合在一起。它們逐漸變成大量的龍涎香並在鯨魚體內許多年,最後被排泄出來.
龍涎香最明顯的特徵之一是其氣味。當從鯨魚中移出時,它被描述為具有強烈的糞便氣味。但是一旦團塊變乾,氣味會變好.
研究人員曾在全球最知名的海灘地點獲得了40多個樣本,其中許多是在已知日期收集的。通過諸如氣相色譜-質譜(GC-MS)的分析方法對每個樣品進行表徵。通過一些樣品的放射性碳年齡測試,令人驚訝的是,一些樣品已在自然環境中保留了大約一千年。
圖:Taylor & Francis journals
數百年來,香料商一直根據龍涎香的顏色對龍涎香的質量進行分類,並用純白色品種製成的最上乘的香料。黑色龍涎香價值最低,因為它含有最少的龍涎素。 龍涎香塊會隨著氧化而變色,這種氧化會在長時間暴露於海和空氣中時發生。在黑白之間,顏色範圍從灰色到棕色。
龍涎香用於香水工業,是因為它的作用可以防止飄走得太快的氣味分子,產生 '固定'效果。
早期的阿拉伯文明將其命名為“ anbar”,並將其用作熏香劑,一種壯陽藥和藥物,用於治療許多疾病,包括大腦,心臟和感官疾病。
《本草綱目》中記載着龍涎香可以「活血、益精髓、助陽道、通利血脈」。龍涎香是治病和補益強壯的名貴中藥。中外古人不約而同,將龍涎香視為壯陽藥.
現代沙烏地阿拉伯Kind Saud大學的研究人員,給雄性大鼠不同劑量ambrein,然後觀察他們的行為。通過記錄雄性的性活動,勃起反應(陰莖勃起),Ambrein使陰莖反復的勃起,有劑量相依性、可重複增加性。作者的結論,鯨嘔吐的化學物能作為一種有效的春藥使用。
龍涎香的收集和銷售的法規在世界各地有所不同。例如美國禁止龍涎香和所有其他鯨魚衍生產品,在英國和歐洲,鯨,海豚和海豚的所有活體物種均受法律保護。但是,《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認為龍涎香是自然產生的抹香鯨的廢品,因此合法從海灘或海洋中進行收集。
龍涎香在古代一直備受宮廷的喜愛,宣和初年宋徽宗在睿謨殿賞元宵,大宴近臣, 王安石有詩記此盛況, 其中有「層床藉璣組,方鼎炷龍涎」之句。在此,王安石說的有可能是龍涎香.
明初, 鄭和下西洋時, 曾途經產龍涎香的國家,史書記載: 「錫蘭山國、卜剌哇國、竹步國、木骨都束國、剌撒國、佐法兒國、忽魯謨斯國、溜山洋國俱產龍涎香。諸香中龍涎最貴重,廣州市值每兩不下千百, 次等亦五六十千。」
嘉靖時,皇帝甚至因為戶部買不到龍涎香而發火.嘉靖四十一年六月「上諭,香閣自訪取龍涎內以來二十餘年, 所上未及數斤。昨盡毀於火, 其示燿(著)設法取用。於是戶部覆請遣官至閩廣購之,詔官不必遣,即令所在撫按官急購以進,京師商人有收得者,令平價以售,有司毋得抑減」。
「上命訪采龍涎香十餘年,尚未獲,至是令戶部差官往沿海各通番地方設法訪進」。 而專差的戶部官員「訪取龍涎香至今未足三四數斤」,因而受到皇帝責備曰: 「此常有之物,只不用心耳。」
明代除了朝廷花錢去採買外,地方官員和蕃薯國會進貢龍涎香.如蘇門答臘曾在永樂年間進貢十二次,宣德年間進貢四次,其貢物一般包括「寶石、水晶、龍涎香、沉香、降真香等」
清代宮廷的龍涎香主要來自於暹羅國的進貢.雍正二年,「暹羅國進龍涎香一斤,銀合裝」。乾隆十四年,「暹羅國王遣陪臣朗呵派提等奉金葉表文入貢,御前方物有龍涎香一斤。」嘉慶時,「暹羅國長鄭華遣陪臣奉金葉表文入貢,御前方物有龍涎香」。道光二十八年正月,「暹羅國國王遣使恭進例貢,貢物包括恭進皇上前方物龍涎香一斤,恭進中宮前方物龍涎香八兩。光緒時「暹羅國王鄭福恭進冊封謝恩, 禮物有龍涎香一斤八兩。」
道光十五年七月十一日立的《陳設檔》中記載,清宮存有「龍涎香共重一百六十一斤十一兩」, 另有「龍涎香四塊,重一斤六兩」。《在故宮點查報告》中記載壽安宮存「龍涎香一箱」, 皮庫存「龍涎香一匣」。
道光十五年七月十一日立的《陳設檔》中記載,清宮存有「龍涎香共重一百六十一斤十一兩」, 另有「龍涎香四塊,重一斤六兩」。《在故宮點查報告》中記載壽安宮存「龍涎香一箱」, 皮庫存「龍涎香一匣」。
北京故宮僅存的龍涎香
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的一包龍涎香實物,大小共六塊,形狀不一。上有紙單:"龍涎香重十二兩,四十五年正月初八日常寧交"。據檔案記載,常寧是乾隆時期宮中的太監,此物應是乾隆四十五年進入宮廷.
台北故宮的香物多是雕刻藝術品和配件,沒有龍涎香料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