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推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新出土將軍俑 (洪炎)
2022-02-13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發布了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2021年度發掘的新收穫,考古人員共清理出陶俑25件,其中出土的中、高級軍吏俑對研究一號坑軍陣排列有重要意義。

秦兵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園外圍的一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號坑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總面積達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計,全部發掘後可出土陶俑、陶馬6000餘件。

這次發掘出土了一件將軍俑和一件中級軍吏俑。考古人員通過梳理秦俑坑發現以來所出土的中、高級軍吏俑,特別是一號坑所出土的中、高級軍吏俑,提出一號坑的軍陣排列可能具有南北、東西向對稱的特點。

將軍俑在秦俑坑中數量極少,分為戰袍將軍俑和鎧甲將軍俑兩類,其共同特點是頭戴鶡冠,身材高大魁梧。

兵馬俑二號坑是秦始皇陵重要從葬坑之一。19765月發現並進行局部試掘。1994年至2008年進行了第一次全面發掘。2015年開始第二次發掘。

按照考古發掘計畫,2021年發掘第一單元弩兵方陣T21(K5)60平方米,已初步獲得關於“弩兵”單元內涵與佈局的新認識;進一步揭示和瞭解二號坑的埋藏內涵,為秦俑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在該區域發現高級軍吏及周邊鎧甲武士俑,開間內並不全是立射俑,對K5陶俑的種類與分佈有了新的認識。

2013年開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秦陵西側QLCM1(簡稱1號墓葬)進行了持續性發掘。2021年工作主要是對北墓道和兩個陪葬坑的發掘以及室內修復。

該墓陪葬坑有三個,南邊一個(P1),位於南墓道的西側,以前已經完成發掘。整體的結構是廂板式結構。埋有四匹馬和一輛木車以及一只狗。出土有蓋弓帽、箭鏃、金節約、金銀絡飾管等。北邊兩個陪葬坑(P2P3),位於北墓道的東側。陪葬坑P2距北墓道1.5米,長9米,寬6米,深5.2米。發現盜洞。在其一角,發現擾坑一個,應是當地農民平整土地時候挖的。裏邊堆積著大量的陶片,在陶片上有文字“南”、“鹹□□”、“咸陽□□”。陪葬坑P3距北墓道17米,長26.5米,寬5米,深2米。之所以比較淺,是因為早年平整土地的時候,將上邊2米多破壞了。它的結構應該和P1一樣,廂板式,上層棚板寬20釐米左右。陪葬坑內盜洞密集,有13個之多。

提取出來的陶器破碎嚴重。目前修復的陶器有大型繭形壺、小型繭型壺、陶囷、罐、缶、燈等。大型繭形壺尺寸在60釐米。部分修復的有陶燈16件、陶囷6件、陶罐7件。銅器的修復也有類似的問題。目前已經修復完整的器物有:金、銀駱駝,金舞袖俑,鑲嵌琉璃的銅扁壺,玉鼎,銀盒,銀騎馬俑,銀獵犬,鎏金銅鋪首等等。其中有一件小動物,造型生動,貌似小鹿,呈臥姿狀,大耳上揚,一副警覺的樣子。另有一件小型銅俑,跽姿狀,頭戴冠,雙手捧物,表情肅穆。

通過發掘和清理,考古人員對墓葬性質有了更明確的認識——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墓,墓主的地位很高,身份尊貴。所有出土物都昭示出,這是一幅貴族生前聲色犬馬的生活場景。高級別墓葬、有三個車馬陪葬坑、有15個一組的編鐘、有許多的小型樂舞百戲、動物等形象的金銀銅俑等。一切的一切都顯示出貴族的奢華生活。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表示,這次出土的陶俑彩繪保存狀況較好,目前考古工作者已將陶俑運至保護修復室進行保護修復,對俑坑出現的黴菌進行了科學處理,確保了文物和環境的安全。

兵馬俑是 2200 年前為保護來世的秦始皇而創建的,是世界上唯一已知的大規模生產的軍事雕塑收藏品。作為國家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據信他擁有一支超過500,000人的軍隊。

中國歷史文獻沒有討論兵馬俑,也沒有說明它的創建原因。為了建造兵馬俑和陵墓,研究人員認為需要 700,000 名勞工歷時 30 40 年才能完成。秦始皇還負責構思中國的長城。

1974 年,當地農民試圖在皇帝陵墓以東約一英里處挖一口井,發現了兵馬俑。在那裡,他們發現了一個金庫,裡面有數千個獨特的、人類大小的軍事人物,準備戰鬥。從那時起,考古學家從軍隊中發現了大約 8,000 尊雕像,所有雕像都是按照軍銜精確測量建造的,將軍比士兵高,平均身高 5 英尺 8 英寸。

考古學家在過去 10 年中發現了大約 200 名武士、12 匹泥馬和 2 輛戰車,以及一些青銅武器。

此外,學者在兵馬俑的身上發現一種多用途的修復材料,分別是由雞蛋和動物膠組成的蛋白黏合劑,混合了陶粉做為無機填充材料組成,主要用於陶俑身體部件的黏接、修補與找平。

研究人員表示,在過去秦兵馬俑坑的考古發掘過程中,他們在陶俑的頭冠部、胳膊處,包括陶馬腹部、腿部的斷裂處等很多部位,都發現過一種顏色很接近灰陶色的物質。

研究人員通過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法等技術,發現這種物質是一種多用途的修復材料,分別是由雞蛋和動物膠組成的蛋白黏合劑,混合了陶粉做為無機填充材料組成,主要用於陶俑身體部件的黏接、修補與找平。最新的研究成果為了解兵馬俑的製作工藝提供了新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