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推薦
郭台銘投書《華盛頓郵報》批民進黨、賴清德棄「一中各表」的框架使兩岸情勢加緊張(By S.T.)
2023-07-17
願做2300萬人的僕人」 郭台銘爭取提名選總統盼全民徵召- 中廣新聞網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天投書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標題為「Taiwan must not walk away from years of agreements with China(台灣絕不能背棄與中國多年的協議)」,批判日前賴清德副總統在《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投書內容。郭台銘點名「民進黨」的做法使得兩岸情勢更加緊張。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投書華盛頓郵報。圖/取自華盛頓郵報網頁
 
郭台銘的投書如下:
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顯現出,涉及大國的大規模戰爭已成為21世紀的真實景況,台灣海峽重新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前線之一。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和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最近對北京的訪問為美中關係開闢了一條比過去幾年更有希望的道路,但只要台灣的未來仍然令人擔憂,就不可能有任何進展。這些關係的穩定性也無法保證台灣人民應得的和平。
北京、華盛頓和台北對當前的對抗狀況負有共同責任。但台灣面臨的風險最大,所以台灣、台灣人民和台灣領導人有責任採取必要措施來確保其未來。
目前的民進黨領導層只會讓局勢更加緊張。根據所謂的1992年共識,台灣和中國同意接受一個中國的框架,儘管雙方對該術語有不同的解釋,並進行了多年來的討論,達成了許多具成效的協議。但蔡英文於 2016 年就任台灣總統後不久,中國以她拒絕接受北京的解釋(其中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為理由結束兩岸會談,而兩岸會談至今尚未恢復。
正在競選接替蔡英文總統的副總統賴清德呼籲減少與大陸的貿易關係(他稱之為“依賴”),並堅稱可以用國際合作夥伴網絡來取代這種關係。和蔡英文一樣,他拒絕一個中國框架。
但執政黨希望放棄的1992年共識促進了兩岸數以百萬計的訪問、大規模投資和雙向貿易、經濟增長、每週數百個直飛航班、緊張局勢的緩和以及對和平解決問題的樂觀氛圍。
台灣現任領導人及其副手放棄“一個中國”談判框架,大大加劇了戰爭威脅,在國際上孤立了台灣,損害了我們的經濟,嚇跑了投資者,使台灣變得更加不安全。
我一直主張立即恢復兩岸直接談判,這是真正緩解緊張局勢、維護台灣民主、自由和法治的唯一途徑。
擺出黨派政治優勢或利用中美對抗的姿態,並不能取代與那些對我們未來影響最大的人進行對話和談判的實際工作。已故以色列領導人伊扎克·拉賓曾說,你是與敵人而不是朋友談判和平。我們需要確保未來台灣和中國不會像他們在現任領導下所認為的那樣表現得像敵人一樣。我與中國的廣泛商業往來和個人經歷,包括中國的領導層和人民告訴我,他們不必如此。
台灣人民需要和平與穩定,以確保沒有不確定性的光明未來。
 
China-Taiwan military tensions 'worst in 40 years' - BBC News
 
和平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我屬於為保衛台灣而戰的一代人:50 年前,我曾在金門服役,1958 年,金門曾遭到中國的轟炸,敵對行動持續了 20 年。我們台灣人民必須確保此類事件不再重演。不幸的是,魯莽的言論和挑釁性的政策正在使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的可能性變得更大,而不是更少。
台灣在科技和經濟發展方面已成為世界領先者。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與中國合作夥伴充分利用其人民和企業的創業才能來實現這一目標。在與中國人的直接對話中,它可以向世界表明,它也可以通過在重大問題的務實談判中捍衛其誠信和價值觀並化解緊張局勢,從而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全球政治行為者。
 
郭台銘訪美拚「科技經濟」:台灣有太多的政治、太少的經濟| 遠見雜誌
 
台灣人民非常感謝美國70年來提供的物質和道義支持。台灣的民主、經濟活力和強大的國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美國人民,這種支持仍然很重要。但總有一天,一個民族必須為自己承擔主要責任,而不是接受成為一種不健康的依賴的監護。台灣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加強威懾能力,同時提出一種有利於地區和全球、但最重要的是其自身的和平方針。它只能在一個中國框架的基礎上直接與中國合作才能做到這一點。
這需要兩國政府高級領導人進行直接、面對面的會談。即使我們進行肯定是漫長而艱鉅的討論和談判過程,這樣的框架仍有空間讓台灣充分保護其民主、自由和生活方式。但與此同時,中國和台灣必須就一個能夠將我們從懸崖上拉回來的框架和進程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