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推薦
畫廊能賺錢嗎? (By 戴忠仁)
2021-02-16

林育良 攝影 《表裡之城Visualizing the City》多納藝術

在全球疫情蔓延中,台灣人是幸運而且幸福的。幾乎重要大型活動都持續進行,包括在飯店舉行的藝博會人潮不斷。有朋友連續去了兩個藝博會後問我「這些畫廊能賺錢嗎?」,我說絕大部分都賺錢。

簡單的說,台灣的經營成本遠遠比紐約、倫敦、香港、上海低得多。同時,台灣的畫廊和骨董店長期以來都有地下經濟的一環,很多交易是不透明的,因此會賺錢。只是和歐美大畫廊相比,台灣畫廊無論盈餘數字和影響力都無法相提並論。

朋友又問我「歐美畫廊一年可以有多少營業額?」

2013 高古軒肖像 by David Hockney© David Hockney photograph by Richard Schmidt

我腦筋一轉想到了美國的畫廊高古軒(Gagosian Gallery),我告訴他,十年前,高古軒的年營業額就已經超過300億金新台幣,這還是帳面上可以看到的。朋友聽了臉部表情扭曲。

不過,疫情的出現,這些國外大畫廊都很辛苦,而台灣的展覽活動還是不斷,雖然展品價格不高,買家出手力道有限,但積少成多也是可觀。不夠國際化,一直是台灣畫廊界的現象,但這回疫情卻把國際化的歐美畫廊給「封」死了。

歐美和香港的巴賽爾展都延後,歐洲最大的藝術博覽會(TEFAF)也延到下半年。被認為是台灣最國際化的藝博會「台北當代」,據我所知也已經開始謀劃新的「出路」,很有可能會和Art Taipei同一時段交錯銜接,甚至可能同場混合雙打。

疫情遲早造會終結。台灣的畫廊想賺更多的錢,就必須要有更大的企圖心,要有更好的行銷能力。藝術是藝術,藝術產業是藝術產業。前面提到的大畫廊高古軒其創辦人拉里高古軒曾經在接受訪問時說得很白: 「藝術品的價值是創造出來的,是一個群體來界定它值多少錢,而維繫這個價值體系,就是畫商(Dealer)的工作,不是做幾單生意那麼簡單,而是要確保讓大家覺得那些藝術品真的那麼重要。」

從高古軒的信念和成果,對照台灣的畫廊及拍賣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創造市場價值的企圖心,也沒有鞏固市場的能力與想法。這一點去看看台灣有那些畫廊和國內外的藝術家簽長期代理合約就明白。

台灣畫廊的老闆很辛苦的原因之一是,他們很難找到好員工。

「什麼樣的人是好員工?」朋友問我。

「和你的建設公司要求一樣,有賣東西的能力和慾望」我說

許多台灣年輕人,特別是女性,她們想進藝術行業,是因為這行業看起來很高雅,畫廊聘僱這樣的員工就很難賺到新台幣,更不用說賺美金了。

記得幾年前,我在飯店吃早餐,看到雜誌上一段介紹高古軒的「實際幽默」時,我忘形地的大笑,但實在太有道理了。

高古軒發了一封email給員工:

Today is my birthday. Please sell something.”「今天是我的生日,請賣幾張畫好嗎?

朋友們,恭喜發財。

以下是我訪問過高古軒的王怡涵總監,大家可以了解大畫廊的規模和眼界和來自台灣的優秀從業人員。

(註:作者戴忠仁是國寶檔案主持人 Arts&Life News 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