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吶喊》竟有畫家蒙克的題記「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 'Painted by a madman': Edvard Munch wrote a hidden message on 'The Scream' (By S.Y Tsai)
圖:挪威國家博物館
1904年,丹麥藝評家在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的名作《吶喊》(The Scream)的畫布上發現一行淡淡的筆跡寫著:“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Can only have been painted by a madman.”。” 很多人認為那是旁人的塗鴉。但是,挪威國家博物館對這幅畫進行的新分析顯示,寫字的就是蒙克本人。
即將於2022年在奧斯陸重新開幕的國家博物館,與蒙克博物館合作對1893年版《吶喊》進行一項新研究。研究人員使用紅外技術分析筆跡並將其與蒙克的日記和信件進行比較,確定蒙克是題識的作者。他可能在1895年或之後不久寫了這句話,以回應在他的祖國瑞典奧斯陸首次展出《吶喊》後所獲得的批評。
《吶喊》首次展覽時,畫中所表達的嚴重焦慮感也立刻讓這張畫成為經典之作,但也有人說他是神經病。這張畫甚至影響了90年代好萊塢的尖叫恐怖電影,當如今網路時代《吶喊》也成常用的表情符號。
挪威國家博物館館長麥布里·古倫(Mai Britt Guleng)說: “當批評他的作品的人質疑他的理智並稱他的畫為恥辱時,我們感到非常沮喪。” “精神疾病對蒙克來說是一個痛處,因為他的近親中有精神病史。”
蒙克的父親和妹妹都患有抑鬱症,後者也被診斷出患有精神分裂症。蒙克承認自己既沒有快樂的童年,也沒有過著安穩的成年生活。他曾經寫道:“疾病,精神錯亂和死亡是參加我搖籃的天使,並始終相隨。” 由於酗酒而加劇,蒙克(Munch)在1908年神經衰弱後終於入院。
根據日記中的記錄,蒙克在奧斯陸日落時散步時構思了《吶喊》(The Scream),當他看到鮮紅色的雲彩時,感覺到“穿越大自然的無限吶喊”。在1893年至1910年之間,蒙克製作了該場景的四個版本-兩幅畫和兩幅粉彩-以及同一主題的許多版畫。
蒙克在反思他的傑作時說,他的目標是“研究靈魂,也就是說研究我自己”。
畫作目前已經過保護以準備在明年新開放的博物館中展出。長久以來許多藝術評論家都在討論,究竟這行字是出自憤怒的觀眾破壞行為還是蒙克本人之手。
作品公開當時受到許多批評,人們也不斷猜測孟克的精神狀態。根據孟克的日記表示,孟克也因公眾的反應受到傷害,因此據信蒙克又再次回到《吶喊》上添加了這段鉛筆文字。
蒙克曾經在日記裡寫下:「只要我還能夠記得,我就一直試圖在我的作品中表達我所感受到的焦慮感」、「沒有這焦慮和疾病的話,我就像是一艘沒有舵的船」。
《谿山行旅圖》 國立故宮博物院
蒙克的題記被發現有些像中國宋朝畫家范寬的谿山行旅圖的奇異發現旅程。
《谿山行旅圖》為五代末北宋初畫家范寬的作品,使用絲質的絹作為畫布,縱長206.3公分,橫寬103.3公分。以淺淡的色彩作極為精緻的構圖,舉凡山川流水、高山岩石,都能細心勾勒且呈現出立體的空間感,至於人物、馬匹亦能夠在尺寸極為渺小的限制下,活靈活現。明代董其昌評價此畫為「宋畫第一」。現收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谿山行旅圖曾被明、清兩代文人墨士珍藏流傳至今,當中不乏著名鑑賞家和多位皇室成員,經手累加的印鑑多達22枚。1958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牛性群先生與副院長李霖燦先生在該畫右下處騾隊後方樹叢中發現有「范寬」二字,證實明代董其昌所題:「北宋范中立谿山行旅圖」。從此列為故宮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