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和美國高層阿拉斯加會談,雙方火藥味十足的政治秀剛結束,中國大陸的論壇播放季辛吉德談話影片,呼籲雙方要加一把勁共同合作。北京和華府現在還在各自打算盤,而季辛吉過去五十年在中美台三關係中的想法與做法和經歷,此時更值得大家關注。
季辛吉曾在他的著作"On China"一書中說,1973年11月12日,季辛吉與毛澤東會面時,毛主動提到台灣。毛澤東説中美關係的改善可以和台灣問題分開處理,讓台灣問題等一百年以後再說。台灣問題沒有必要那麼迫切需要處理。
毛:台灣最好在你們美國人的手裏,你們現在要送給我,我也不會要,因為它是不能要的。那裡有一大群反革命份子。一百年後我們才會要它,我們會為它鬥爭。
季:一百年不行。
毛:難説,五,十,二十,一百年很難説,當我到天堂見上帝時,我會告訴祂,台灣現在最好在美國人的手中。
季:主席您這番話我很吃驚。
毛:不,因為上帝是祝福你們的,我是個軍閥,還是一個共產黨。祂不喜歡我們,祂喜歡你們。
季辛吉著作的英文版與簡體中文版
這是1973年美中雙方的會議記錄,並列為最高機密。後來季辛吉要出書,申請解密後才公諸於世。不過,在季辛吉"On China"的簡體版中,這段敘述被中國大陸刪掉了。
1995年6月,李登輝訪問康乃爾大學並發表演講,惹怒北京。當年17月,季辛吉在北京向江澤民問,毛澤東説台灣問題可以等上一百年,現在還算不算數?
江澤民答道"毛主席的承諾是23年前説的,現在只剩77年了。"
中華民國前駐美大使沈劍虹的回憶錄
台灣方面,尤其是過去國民黨曾和季辛吉交過手者,應是對季辛吉的翻雲覆雨手腕深刻難忘,甚至深惡痛絕。
1971年7月1日,季辛吉去北京的前夕,他先專程會見中華民國駐美大使沈劍虹,季辛吉向沈保證「美國的基本政策是以匪制俄(沈劍虹回憶錄的用語),故不影響美對我友好關係」。季辛吉強調美國決不出賣朋友,又說尼克森對他在野時,台灣對他溫暖招待念念不忘,當時沈劍虹在回憶錄中說,「其決心盡力維護我在聯大席位,實不容懷疑。」當然,季辛吉到了北京後又是另一套說法。
當年美國有兩個中國的想法,可使蔣介石不同意。1971年中,眼見美國向北京傾斜情勢,蔣介石想保住中華民國留在聯合國,同意「雙重代表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安理會席位,但美國已經改絃更張,放棄實施「兩個中國」政策。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
1971年11月15日,中華民國駐美大使沈劍虹問季辛吉,那五年後臺灣是否有獨立分離的地位?臺灣的地位是否改變?季辛吉說,可能發生兩種情況,一是臺北與北京談判。二是臺灣日益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地位。還有萬一中國大陸爆發內戰,臺灣以後與其中一個派系結盟。
沈劍虹問季辛吉,現在中華民國應該怎麼辦,要坐以待變?季辛吉回應,中華民國不應倉促採取行動,他說,中華民國如果為避免死亡而自殺,那是很愚昧的事情。
沈劍虹追問,季辛吉是否看到「死亡」即將來臨?季辛吉回答:沒有。
這段過程,也是學者研究認為,蔣介石為了台灣不被赤化,而開始尋找「一中一臺」的可能性。
同一年的十一月,外交部次長楊西崑主動找美國大使馬康衛密談。楊說他向蔣介石獻策,台北發表聲明,宣佈在臺灣的政府與北京的政府毫無關係,並以「中華臺灣共和國」名義發表聲明。第三,聲明指出,名稱所用的「中華」沒有政治意涵,只作通稱,標示臺灣的居民是漢人族群,有如「阿拉伯」國家在其國家名稱前加「阿拉伯」一樣。第四,凍結憲法,解散國會,改成國會一院制,國會議員三分之二歸臺灣人;第五,進行公民投票決定臺灣未來地位。
楊西崑說,葉公超、蔣彥士等人也認同這種想法,同時張群、嚴家淦、張寶樹和黃少谷也持開放態度。馬康衛立即將此「最高機密」報告美國國務院,但美國國務院沒有回應,而國務院正是季辛吉的地盤。
1972年 8月24日,沈劍虹又去找季辛吉,他說,有些友邦說,我們應該成為獨立國家。季辛吉表示,他認為臺灣那樣做會在美國造成極大問題。他寧可選擇等待,季辛吉說,北京可能改變立場,中、蘇可能爆發戰爭。
資料圖片
事實上,季辛吉早已經向周恩來承諾美國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方案,也不支持「臺灣獨立運動」。
季辛吉被公認為是國際政治學均勢理論大師,其理論重點關注在美蘇兩極對抗的國際環境下如何運用國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聯盟,對抗蘇聯一極的壓力;即在美國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聯合各種力量遏制蘇聯的強勢狀態,從而達到兩極力量的相對的平衡。
季辛吉理論為西方在冷戰中取得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後來被廣泛運用於國家外交活動中、作為國家對外關係的理論來源;典型的表現在美國總統尼克森和雷根的外交政策之中。
季辛吉和越南的黎德壽同獲197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以表揚他們為巴黎和平協約所作的努力。然而黎德壽以尚未達至和平為由,謝絕領獎。1975年北越軍攻滅越南共和國,並在南越成立越南南方共和國。1976年北越吞併南越,統一越南。
著名的政治學者托馬斯·施瓦茨(Thomas Schwartz)在他的著作《亨利·季辛吉和美國力量:政治傳記》指出, 在美國歷史上,沒有幾個人物像季辛吉那樣具有爭議性或分歧性。施瓦茲認為,季辛吉的生涯雖然主要與國際外交和國際事務有關,但最好的理解是將季辛吉理解為國內政治人物,其舉動是根據他的支持率和他在國內政治聽眾中的表現來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