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推薦
台灣軍隊不過是一個空殼?(By S.T)
2021-03-25

圖:國防部

德國之聲針對台灣的國防問題刊出一篇Klaus Bardenhagen執筆的特別報導,文章指出,美國軍界高層不斷有聲音指出中國武力攻台的可能性,北京政府也表明臺灣問題上沒有妥協的餘地。觀察家注意到,臺灣自身的軍事實力和備戰水準都令人擔心。

以下是該文內容:

【台灣防務同對岸大陸相比較,二者在兵力和現代化建設的速度方面差距如天壤之別,盡管美國按期向台灣出售價值高達數十億美金的武器,但中國的軍費預算超過台灣16倍還多。兩邊的海上實力更是懸殊,中國正在制造第3艘航空母艦,台灣擁有兩艘八十年代生產、目前可以下水的潛水艇。因此,台灣的防務政策中理論上非常重視提高士氣,以及官兵專業素質上的訓練。

台灣的兵力規模跟德國不差上下,大約都是17萬人左右,但德國的人口是台灣的3.5倍。

台灣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對德國之聲表示,“鑑於國家安全,理應每一個年輕人都義務服役”,他說,台灣人一直有兵役制,自己六十年前曾服役18個月。台灣調整兵役制度後,2016年開始,台灣適齡男性青年只需進行4個月的軍事訓練,大學生可以在畢業後再完成這段訓練。蔡明憲說,台灣應該以韓國、新加坡和以色列這些有著明確防務戰略的國家為楷模,恢復一年以上的兵役制。

備戰不足

李問2013年服役一年,當年他24歲,被分配到陸軍學開M60坦克。訓練的目標是,一旦共軍入侵,陸軍須在海灘進行抵擋,阻止敵人登錄後深入進攻島內。這名民進黨干部告訴德國之聲,戰術培訓以及軍事演習都不曾出現。他當時要完成的任務僅僅是,教授新兵學會駕駛坦克。

李問認為,對預備兵進行定期訓練至關重要。台灣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有70萬預備軍人。他說,一旦需要,他們因該能夠拿起武器。然而,目前備戰還停留於幻想階段,預備軍人每兩年集中受訓一次,每次最多一周。而該規定很多情況下不過是紙上談兵。李問自己這些年來只集訓過兩次,每次一天。為改革兵役制度,台灣政府決定從2022年起預備兵每年集訓兩周。

軍隊只是“空殼”?

記者Paul 黃回憶說,2011年他曾在陸軍服役過一年,“10年前我們就對軍隊訓練嘲笑過,開過很多玩笑。”他在國外生活過,因此他不必參加更多訓練。黃是台灣軍事現狀的激烈批評者,在《外交政策》雜志(Foreign Policy)發表的一篇文章裡,他引用了多個退役和現役軍人的話寫道,台灣軍隊不過是一個“空殼”:軍事力量僅存於紙上,省錢尤其影響陸軍,其裝備慘不忍睹。

什麼導致了這一狀態?Paul黃對德國之聲表示,軍隊有一種“隱瞞問題”的文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國防部都不清楚,我們台灣有多少台坦克、多少門大炮、多少支機槍。”

黃很關注有關德國國防軍的討論,他認為德國同台灣的問題很相似,“但至少他們給出的數據是可信的”,“但在我們的國防部,人們聽到的只是‘一切完美’,他們不願面對現實。”

“他們可以隨時武力攻台”

台灣的國防部長同時也兼任將軍之職,這些年來只有很少例外,前文提到的蔡明憲是其中之一。在陳水扁政府的最後階段,蔡明憲當過3個月的台灣國防部長。

國防部長兼任將軍,是一種“自我監督”機制,它會給問責帶來問題,Paul 黃說,“大部分將軍不願有文職國防部長”。

不過,如果台灣軍隊真的不堪一擊的話,中國為什麼無動於衷、不及早攻下這個島嶼?Paul黃對此有一個簡單的解釋,“事實上,他們可以隨時武攻,而等的時間越長,他們的優勢便越明顯。”】

德國之聲提到的台灣兵役制度,近年來其改變和台灣所面臨的威脅呈現諷刺性的對比。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實施徵兵制以防止中國共產黨進攻臺灣。

1956年,義務役役期中華民國陸軍2年(陸軍第一特種兵3年),中華民國海軍、中華民國空軍皆為3年。1987年,義務役役期陸、海、空軍皆縮短為2年、唯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維持3年役期。

中華民國前總統陳水扁 總統府資料圖片

重要的變化出現於200081日,當時的總統陳水扁首次徴集替代役,役期也從2004年逐年縮短2個月,到2008年縮短為1年。

陳水扁在二○○○年當選總統時拋出募兵制想法,二○○二年責成國防部長湯曜明研究可行性,同年國防部開始小規模招收志願役士兵,但湯曜明認定全募兵制不可行,僅將目標設定為「募兵為主、徵兵為輔」。

中華民國前總馬英九任內 兵役制度出現最大變化

更關鍵的變化是在二○○七年九月,競選總統的馬英九宣示要在執政後六年內達成全募兵,以因應義務役役期過短、難以配合作戰需求的問題。換言之,馬英九不但沒有改變陳水扁已經走錯的路,反而為了選票提出裹著糖衣式毒藥國防兵役政策,結果馬英九當選了。

前國防部長陳肇敏宣布啟動募兵制

在馬當選後,時任國防部長陳肇敏宣布啟動募兵制,要求國軍逐年調降徵兵數,以便落實馬的全募兵政見。

後來立法院分別三讀通過「志願士兵服役條例」及「兵役法」等修正案,正式確立我國以志願役士兵為主、義務役士兵為輔的制度,同時明定一九九四年後出生的役男僅須接受四個月軍事訓練,為全募兵制確立法源。

為了達成募兵制,軍方後來採行放寬年齡、前科限制、軍訓成績等志願役招募門檻,外界質疑有濫竽充數、美化數據之虞。可是軍方公開的說法竟是「簡化試務流程」,強調對國軍人員素質沒有影響。

2017年,前監察院長錢復率團訪美時,美國官員直率地表示,台灣的募兵制政策是錯誤的,應該考慮恢復徵兵制。

2018年,民進黨前副秘書長徐佳青在電視節目上說,「金門八二三戰役是國民黨與共產黨打仗,與民進黨何干」,引起很多人討論,共軍的子彈會認黨派?保台戰爭是國民黨應有的專利?

郝柏村在金門烈嶼軍人公墓前悼念八二三炮戰殉難的官兵

前行政院郝柏村在八二三炮戰期間是第九師師長,負責防守小金門及大膽、二膽島,他受訪時表示,第九師就有1000多名台灣兵,這批台灣年輕人作戰非常勇敢。

郝柏村說,當時小金門有一處觀測所遭共軍火炮命中,7名官兵陣亡,血肉模糊,分不出誰是誰;戰後,郝柏村親自把7名烈士一起葬在小金門的軍人公墓裡;墓碑上寫著每位烈士的姓名和籍貫,其中包括一位台灣省籍的年輕烈士。

2019年,滿百歲的郝柏村在回憶錄中指出,馬英九的募兵改革是一大錯誤,郝認為兵役制度是軍隊人力來源的基礎,但自前總統陳水扁開始,義務兵役役期一再縮短,以爭取選票,郝柏村一針見血的說,負責的將領竟不反對,甚至又開漏洞,如替代役,使公平的義務兵制度面目全非。

不但國民黨的馬英九進行錯誤的兵役政策,前述徐佳青等人把對保衛台灣扭曲成是國民黨對中共的鬥爭,而無生命共同體的想法,是台灣兵役政策無法回歸正途的致命因素之一。

主張台獨的立委林昶佐曾設法避開兵役 他說為台灣盡力不一定要用當兵的方式

2015年,曾經是時代力量的林昶佐說「為殖民者當兵,才是最悲哀的事情!」結果他當選立法委員。

林昶佐曾被《蘋果日報》爆料,大學時期為逃兵役瘋狂體檢,最後找到漏洞免當兵。他也承認當年為爭取多點時間玩樂團,曾力圖緩徵想辦法延畢,但後來因焦慮症嚴重,才被判免兵役。

林昶佐後來表示:「為台灣盡力不一定要用當兵的方式,將來如果我停藥了,要我去當兵,我也OK。」

看看美國媒體《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刊出《台灣若想阻止中國侵略 需先解決「當兵為恥」的問題》(To stop a Chinese invasion, Taiwan has to first fight the stigma of military service)是不是有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現任中華國駐美代表的蕭美琴,在立委任內公布台灣中研院社會所「中國效應研究小組」所做的一份民意調查,「請問您是否贊成台灣為增強軍力而恢復徵兵?」民調結果顯示,逾六成台灣民眾支持恢復徵兵制。當時民進黨在野,民進黨火力全開,批判馬英九政府執政以來所力推的募兵制。

中華民國現任總統蔡英文 圖:總統府資料照片

民進黨智庫國防小組召集人陳文政宣稱,民進黨若在2016年重新取得執政,將對募兵制進行全面性檢討,並在10個月內提出整體規劃。當大家以為民進黨是否要恢復徵兵制了?那時參選總統的蔡英文趕緊出面說,一旦執政,將會在全募兵制與全徵兵制之間找出最好制度。

現在,蔡英文都已經再度連任了,最好的兵役制度不知是找不到,還是忘了找?

網路論壇照片

曾被郝柏村責問的馬英九在忙什麼?馬前總統辦公室最新的一篇新聞稿是: 【媒體報導前總統馬英九因眼瞼下垂手術造成乾眼症,被人發現獨自就診。馬英九辦公室昨天表示,報導錯誤百出,盼媒體善加查證,不要再渲染眼瞼下垂的醫療行為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