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3
明代 銅鎏金道教天主坐像 (註:應為上清靈寶天尊坐像)
A Gilt-Bronze Taoist Immortal Figure, Ming Dynasty
長 21.4 寬 21.5 高 25.2 公分
21.4 x 21.5 x 25.2 cm
起拍價
TWD:1,000,000
RMB:226,757
以往在拍賣市場高級的宗教塑像大都為佛教系統,我直到多年前看到鴻禧美術館所典藏的幾尊道教塑像後,非常驚豔,才開始注意道教塑像。日前,我在沐春堂搶先見到一尊等待拍照的道教塑像,印象深刻,順手拍了幾張照片。
這是將在2024年12月15日沐春堂上拍的拍品,等到圖錄出來後,我注意到其名稱定為道教天主坐像。道教中以「天主」尊號為名的神祇,有「高虛清明天主帝君」、「六波天主帝君」等。但這尊造像我認為應該是上清靈寶天尊坐像,原因是該神祇所持法器為如意。
上清靈寶天尊畫像(北京市白雲觀藏)
對照中國大陸北京市白雲觀的上清靈寶天尊和台灣宜蘭道教總廟三清宮 三清道祖圖像及塑像,沐春堂拍品應為上清靈寶天尊才是。不過,道教體系龐雜,學問深遠,還有待各界指教。
台灣宜蘭道教總廟三清宮 三清道祖圖像
上清靈寶天尊,又稱太上玉宸大道君,道教天神,最早為道教上清派尊神,後成三清尊神之一。三清,又作道祖,即玉清、上清、太清,原本指「三清境」: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餘天、玉清境清微天,它們位於道教神話中的天庭層級「種民天」的上方,後來三清一詞被用以指稱三清尊神,即玉清之主元始天尊、上清之主靈寶天尊、太清之主道德天尊。這三清尊神乃是在道教神話中,天地被造創之初出現的神仙,故號稱三清道祖。
道教奉道家創立者老子為老君。晉代葛洪撰寫的《抱朴子》中,有老聃師「元君」的說法。到了南朝梁陶弘景編撰《真靈位業圖》、他開始將神仙排名,「元始天尊」尊為地位最高者,放在老子之上。唐代時出現太上玉晨道君,與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並列,稱為「三清」,後來太上玉晨道君又改稱靈寶天尊,太上老君又稱道德天尊。
宋朝的理學家朱熹認為道教三清的觀念是抄襲自佛教關於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報身、化身的觀念,當然佛道兩教之間的論戰許久,不過,一般大眾信徒只管靈不靈,見神就拜,在實用主義下,中國社會裡佛道早以融合,這種情形在台灣宗教自由的地區尤其顯見。
古代的唐朝與宋代,明明皇家是崇拜拜道教,但基於政治考量,也必須支持和拉攏佛教,可是一旦佛教勢力高漲,威脅到皇權,那皇帝老子就不會客氣的肅清。歷史上就發生過“三武一宗滅佛”的四次致命打擊,到了民國,馮玉祥還曾在華北一帶搞過滅佛運動,甚至放火燒少林寺。
沐春堂拍品鎏金造像面龐豐腴,神態肅穆,法相莊嚴,細髮濃密高盤,雕刻精美的頭飾裝飾,面容祥和寧靜,神態自若,臉頰圓潤飽滿,雙目微睜,目光下斂,似在俯視芸芸眾生,細眉彎彎,弧度優美雅致,鼻樑高挺寬闊,雙耳肥厚寬大,小口豐唇閉合,鬍鬚細密濃黑,自然下垂,表情慈目善眉,精神矍鑠,雙手持如意,肩部寬闊,腰部收縮,身姿優美,線條流暢,呈全跏趺坐姿,身著寬鬆交領式法袍,衣紋自然起伏,衣褶流暢自然,寶光熠熠,氣韻高雅。
這件作品是明代時期,值得注意的是其銅的原料和鑄造都十分講究,遠超出一般鎏金銅像。應該出自大廟或官宦上層社會人士所膜拜,至於是否為宮廷所造還需要進一步探討,目前明代所留可靠皇家的道教神像資料很少。但是明代皇帝不只是信奉道教,簡直就是迷戀。
嘉靖帝信仰道教,到達如痴如醉的地步,他更煉丹藥、製金銀以求長生不老。這位皇帝重心開始從朝政轉向道教,甚至不再過問國家之事,導致朝中大亂。
說也奇怪,嘉靖帝信道教,卻沒讓他清心寡慾,反而十分好色。嘉靖帝在位四十五年,立過三任皇后,擁有超過七十位妃子,除了迷信道教,嘉靖帝就沉浸在美色當中,甚至瘋狂到拿宮女來煉丹。整體而言,道教並沒有佛教那麼長的繁榮期,但是道教出身本土,他們追求的是長生不死,得道成仙,主張清淨無為,成為明代皇家支持道教的因素。
沐春堂這件銅鎏金上清靈寶天尊坐像在歷年紀錄中,僅有在美國出現過一例,在華人世界的拍賣這是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