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與展覽
拍賣史上最好的唐代 漢白玉牛即將在台北拍賣
2025-04-05
 
唐代 漢白玉臥牛
長 18 寬 11 高 13 公分
L18 W 11 H 13 cm
起拍價 
NTD:1,200,000
RMB:270,880
 
 
 
沐春堂拍品唐代 漢白玉臥牛
 
這件即將於四月二十日台北沐春堂拍賣。這是拍賣紀錄中最優美的唐代漢白玉臥牛。
 
中國水牛,唐代或更早,石雕,73 x 23 公分。照片:Cheffins
Roger Moss的傳收藏的中國水牛,唐代,石雕,73 x 23 公分。照片:Cheffins拍賣
 
2020年, 英國劍橋的Cheffins 拍賣行推出已故人類學家羅傑莫斯Roger Moss的傳奇收藏,其中有一件中國唐代水牛石雕被列為拍賣亮點,因為牛或水牛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文化和神話中的重要人物,是十二生肖之一,也是農業社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唐代牛的石雕雕塑極其少見。從圖片資料,就很容易看出,沐春堂拍品的品相超出羅傑莫斯的藏品甚多。
羅傑·莫斯 OBE。照片:由廚師 Rupert 和 Bore Wong 提供
 
羅傑·莫斯 照片: Rupert 和 Bore Wong 提供
 
沐春堂拍品以整塊漢白玉圓雕而成,質地細膩如凝脂,晶瑩剔透,堪稱美玉之作。其臥於長方石台上,身體矯健,身型肥美,造型生動傳神:牛眼炯炯有神,雙唇閉合,雙角短小,頸部皺褶自然流暢,腹部圓潤,背脊呈優雅的S形曲線,尾巴捲曲貼於身側。牛體重心設計偏右,背脊呈S曲線,曲膝似欲蹬足而起,形象更為生動。整體雕刻精緻,構圖穩健,成功捕捉了牛靜臥時的力量與安詳之美。
 
 
沐春堂拍品
 
春秋時代的思想家老子,姓李名耳,唐朝的建國者李淵也姓李,於是,唐朝君主自稱是老子的後裔,使得統治神聖化,也就是說,道教成了李家老祖宗的宗教,李家得天下,道教也因而發達。
隋朝末年,「樓觀台」的道士歧暉,不僅傾糧草支持李淵起兵滅隋,還事先製造出「楊氏將滅,李氏將興」的預言,其中的「楊氏」,就是指隋煬帝楊廣,而「李氏」則是指未來的唐朝開國皇帝李淵;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道士,都大膽的預言,李淵應受天命,坐上皇帝龍椅,所以,李淵自建唐以來,不僅讓歧暉當上了「紫金光祿大夫」,對道教更是推崇備至。唐朝君主尊稱老子為始祖,並且立祠祭祀,又對老子追封帝號,唐太宗在老子的家鄉建了「太上老君廟」;唐高宗則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確認老子是李唐宗世的祖先,同時還規定百官都要學習《道德經》,《道德經》並且列入到全國科舉考試的範圍。道教經由太宗和高宗的提倡,儼然已經成為唐朝的國教。
 
 
 
沐春堂拍品
 
牛在唐代除了被賦予勤勞與力量的意涵,常用以表達豐收與繁榮的期望。在道教風水中,牛被認為是能帶來吉祥的靈獸,其特定的擺放位置旨在增益地氣,促進穩定與昌盛。此外,牛亦在佛教文化中象徵和平與穩定,這類雕像通常置於寺廟或地宮,作為護法神物,以祈求庇佑。
美國已故大收藏家史蒂芬瓊肯三世 (Stephen Junkunc III,卒於 1978 年) 曾收藏一件罕見的唐代三彩釉陶斑牛像。與前朝相比,唐代陶俑中的家畜俑數量減少,轉而塑造馬、駱駝等「高貴」的野獸。威廉‧華生 (William Watson) 在 《唐遼陶瓷》( 倫敦,1984 年, 第 17 頁。 )一書中所寫,只有牛科動物的成員才能獲得相同的雕塑精緻。這也說明沐春堂這件拍品的珍貴性,同時從牛造型粗獷而富有表現力,厚重而優美的輪廓傳達出一種自然感和力量感,都在在顯示,當時所雇用的雕刻工匠非一般等級也極為用心創作。

美國克里夫蘭藏品 唐代 銅鎏金牛

值得注意的一件文物是美國克里夫蘭博物館的典藏品,唐代銅鎏金牛,這件器物尺寸不大,造型神韻和沐春堂拍品接近。這銅牛是英國著名骨董商J. E. Eskenaz在1985年賣給克里夫蘭博物館的。在現存唐代動物雕塑中,牛是最少的,而沐春堂這件博物館級的漢白玉牛可望這次拍賣會有不錯佳績。